2025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同营商环境密切相关。”今年以来,咸阳市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所需,以“六聚力六破解”为抓手,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一批具有咸阳辨识度和标志性的改革亮点。
一是聚力流程再造,破解“企业办事慢”难题。从企业视角出发,深化流程再造,注重模式创新,提升办事服务的精准度和经营主体的满意度。围绕企业准入、准营和退出全链条,推进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等“一件事”改革,规范办事指南和操作流程,全程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5个工作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数字化审批,打通项目策划生成、审批、施工、验收等全过程审批监管数据链条,新增供水、排水、供电等市政公用报装服务“一件事”,全程办理时限由108个工作日压减至32个工作日。优化不动产登记平台网上申请、查询、缴费、领证等功能,深化税费“一次收缴、自动清分”入账(库)改革,推广“验登合一”“带押过户”模式,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巩固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五化同步”经验做法,一季度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47宗、交易额33.3亿元,组织不见面开标106场次、覆盖率81%,开展远程异地评标2场次,开具保函617个、金额4357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二是聚力法治保障,破解“企业维权难”难题。坚持全链条梳理,聚焦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有效解决涉企“任性检查”“运动检查”“变相检查”等突出问题。选聘88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在9家企业设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开展“送策入企、调查问效、诉求化解”活动,对“有需必应、无事不扰”25条和规范涉企执法9条措施落实效果进行评估,进一步细化完善工作措施,发布《2025年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名单》,对145家企业进行“日常不扰、无据不查、轻微不罚”差异化监管。深化“跨部门综合监管”“综合查一次”“一业一查”等改革,市级3个以上部门联合抽查任务占比57.14%,有效减少了涉企检查频次。持续加大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化解力度,优化企业破产办理、商业纠纷化解机制,推动商业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开展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升执行效率和质量,借鉴“金融不良债权核销预查证明”试点经验,公平有效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三是聚力产业赋能,破解“企业竞争力弱”难题。以西安交大创新港咸阳新区建设为引领,高质量建设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聚焦“16+8+3”重点产业链,深化“一产业一导航”工作机制,推进“三项改革”拓面提质增效,发挥产业创新聚集区带动效应。鼓励优势企业申请海关AEO高级认证,推广“特色产业+跨境电商”模式,提升区域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和综合服务能力,培育跨境电商品牌。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丝博会等活动,用好中欧班列、机场三期等资源,支持咸阳经开区联动空港新城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实施公共海外仓孵化行动,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海外仓”,推动更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成功举办咸阳市第一届“三项改革”成果转化大赛,119个项目入围行业赛、12个项目获奖,举行财金力量激活区域新动能集中签约会,签约项目超30个。
四是聚力增值服务,破解“企业成本高”难题。加强涉企政策信息高效归集,编制《咸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汇编》,拓展“陕企通”“咸企通”平台惠企政策推送范围,建立科长讲政策制度,定期邀请市级部门业务科长、各县市区营商办宣讲政策,推广短视频、政策直播间等新模式,跟踪解读各级惠企政策,扩展政策推送范围,推动政策精准直达。深化“征纳互动”“数字人社”等平台应用,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实现税惠政策直达快享,一季度完成征纳互动服务59万余次。发挥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作用,逐步将符合条件的惠企资金纳入直达管理,优化各类涉企奖补资金拨付流程,建立健全政策落实评估、监管机制,将惠企政策及资金兑付情况纳入年度审计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问效,推动财政助企资金及时发挥效益。深化政银企协调机制,金融机构对接市场主体20.34万户,向5991户企业投放贷款108.75亿元。
五是聚力诉求快办,破解“企业被动等”难题。优化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服务保障措施,推动西安咸阳落户社保年限互认,扩大医保服务通办互办范围,与西安签订《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人才在两市之间流动更顺畅、生活更便利,构建协同发展、良性互动、有机循环的良好局面。聚焦施工围挡、物业服务、转供电加价收费等企业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日常监管,切实减轻企业群众负担。优化咸阳营商环境服务小程序功能,统筹建设营商环境“问题仓”,实时归集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市“12345”热线、“陕企通”等平台工单数据,精准分析企业诉求难点、热点问题,建立分级分类处置和预警机制,落实限时办结、进度反馈、沟通回访制度,推动企业群众诉求问题闭环处置,提升企业群众感受度和满意度。一季度,“12345”市民热线平台受理营商环境类工单165件,办结率83.03%,满意率100%。
六是聚力创新机制,破解“企业满意度低”难题。加快《咸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实施,统筹抓好《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工作,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保障。建立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开发区结合自身优势,在企业服务、政策落实、诉求处置、监管执法、融资对接、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商事纠纷化解等领域,培育“一县一品”“一园一品”等营商环境特色品牌,推动营商环境先行先试改革。分批组织县市区(开发区)、市级相关部门前往先进地区学习交流,结合中省营商环境改革重点领域和企业难点堵点问题,发布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事项榜单,开展“点题试点”改革,推动各部门年内至少培育1项典型改革经验做法。统筹抓好已申报的20个营商环境“小切口”事项改革,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力争形成更多具有咸阳特色的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