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最新要闻

天津:全力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活力

时间:2025-08-11 11:48:56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促进网
       改革潮起,风正帆悬。
  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提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善作善成”等重要要求。天津始终牢记殷殷嘱托,立足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破壁垒、扫藩篱,打通高质量发展堵点;活金融、畅循环,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沉睡资源焕发生机,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质生产力蓬勃壮大,金融创新“全国首单”竞相涌现……
  制度破冰 清障赋能筑根基
  今夏,天津改革攻坚全面提速,以“重锤”之势破除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障碍,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
  7月中旬,天津石化化工产业创新迎来破冰时刻。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为近百位企业家深入解读8月1日正式施行的《天津市石化化工中试基地和中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这项被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专家誉为“目前国内最佳”的中试管理办法,提出对涉及国内首次使用化工工艺的中试项目无需开展安全可靠性论证,为创新成果转化扫清关键障碍。
  也是在7月,《天津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修订印发。这套“政策工具箱”聚焦产业基础再造、创新能力提升、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12个领域量身定制差异化奖励措施,鼓励首台套装备、首版次软件等创新成果应用,强化要素保障。“一系列举措旨在通过量化奖励与精准扶持,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实现产业能级跃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在7月,天津市七部门联合发布《天津市支持并购重组若干措施》,13条举措支持绿色石化、汽车装备等产业“向新而行”,助力传统产业通过并购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并为企业跨境并购提供便利。
  回溯一年前,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天津市政府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政策动能。天津市同步出台政策措施,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制定实施120项细化措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各项创新试点加快落地。
  为直面深层挑战,天津系统梳理329项改革任务,力求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促进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对国企,《天津市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方案》等文件引领,18项政策协同发力,建立聚焦208个国资国企盘活项目的“三张清单”(任务、问题、责任),直击低效土地利用、瑕疵确权补办、资产更名划转等痛点。
  对民企,《天津市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4条精准疏通“募投管退”堵点,建立早期投资奖励,拓宽退出通道,破除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的困境,探索“先使用、后付费”模式,让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快起来。
  对外企,出台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若干措施,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平等享受支持政策及税收优惠政策。
  数智引领 培育锻造新引擎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天津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抓手。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刘瑞明教授所言,这需要“双轮驱动”:既要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与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也需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构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制度体系。天津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以数智赋能助力广大企业锻造发展新引擎。
  ——进行梯度培育。构建市、区、街镇三级联动工作网络,聚焦12条重点产业链,以“精细摸排+精准培育”打造企业成长梯队。
  ——筑牢“数字底座”。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建成5G基站8.2万个,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启动“双万兆”试点城市建设,开通5G-A基站超3000个;建成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14家,居直辖市第二。全市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达63.7,稳居全国第一梯队。滨海新区、武清区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西青区成为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人工智能赋能。天津港PortGPT(港口大模型)、菲特“菲凡”工业质检等80余个工业垂类大模型,深度服务于网络安全、工业质检、交通物流等领域。
  ——强化安全防线。依托雄厚工业与科教底蕴,以飞腾、麒麟、曙光为龙头,天津构建起覆盖“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应用软件”的完整信创产业链,成为国家信息技术安全可控的重要力量。同时,持续完善“研发—中试—产业化”服务体系,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加速成果转化,显著提升关键药品与技术自主保障能力。
  ——加强人才培育。天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优化高教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滨海新区在人才“引育用留”上持续突破:试点“企业自主评才”,向4000余家企业下放人才认定权,破除“唯论文、唯帽子”限制,按市场贡献评定骨干人才;通过赛事引才,带动487个项目落地,聚集领军人才1604人,全区人才总量突破93.1万。这片热土,正成为天下英才的筑梦之地。
  “活水”润泽 澎湃发展动能
  在天津港保税区,一批来自加拿大的越野车完成通关,近乎“丝滑”的通关体验让进口商频频点赞。
  近年来,天津港平行进口车年进口量占全国超70%。庞大的产业规模背后,是数以千计链属企业对高效金融服务的迫切需求。传统融资模式中,平行进口车企业需在采购环节一次性支付巨额资金,同时面对购汇、报关、仓储等多环节的线下对接难题。渤海银行围绕平行进口车行业未来货权质押与现货质押的业务模式,创新推出“线上开证”与“进口押汇”组合,显著提高融资和货物周转效率。同时,依托“渤银全球速汇”实现了本外币收付的全程可视化管理,企业资金流转清晰透明、到账迅速,业务效率和确定性大幅提升。
  类似金融创新在津沽大地随处可见。天津直击实体经济融资痛点,从根源重塑服务逻辑。
  ——信用“画像”破难题。“京津冀征信链”全国首创,融合区块链技术,打通工商、司法、电力、电信等多维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金城银行等机构调用征信产品近923万笔,为448万户企业精准“画像”,发放纯信用贷款超342亿元,让“轻资产”企业融资不再难。
  ——动产融资拓渠道。企业融资不能仅依托不动产抵押,天津大力推广动产融资。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立的“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2024年天津企业的登记量、查询量分别达274.08万笔、1326.19万笔,同比激增36.01%、98.69%,业务规模全国领先。2025年上半年登记量、查询量分列全国第二、第一,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大为拓宽。
  ——精准服务促对接。2025年以来,天津市委金融办等部门精心策划“金融走进”系列活动,搭建“政金企项”对接合作平台,实现金融供给和有效需求精准匹配,截至目前已举办走进滨海新区、民营企业、外资外贸企业等5场活动,促成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签约超2200亿元。
  ——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实体良田。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3765.79亿元,同比增长45.4%;战新产业贷款余额增速25.46%;保险业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7240.4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徐冬冬处长表示,天津金融呈现“总量稳、结构优、价格降、改革进、风险收敛”的良好态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在企业关切的税务领域,天津税务系统深化征管改革,智慧税务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跃升。天津电装电子财务负责人马健平感慨:“经开区税务局多年精准辅导,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超4200万元。税惠红利让我们敢投入、勇创新!”
  “水草丰美” 市场活力迸发
  营商环境日益“水草丰美”,各类经营主体信心提振,活力迸发。
  ——国企敢干。在“盘活存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市、区两级国企共盘活土地房产105万平方米,实现各类盘活收入47亿元,引入社会经营主体169家。188个纳入台账项目已有115个实现开工或盘活,开工盘活率达到61.2%。在“做优增量”方面,市级监管企业累计完成投资211.1亿元。渤化集团“两化”搬迁改造二期等7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城投集团参与的津沧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百利集团纽泰克数字化改造搬迁项目投产。在“提升质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市级监管企业战新领域固投占比升至22.5%,368家战新相关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倍。
  ——民企敢闯。今年上半年,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6%,快于全市工业0.5个百分点;1—5月规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收增长19.3%,快于全市服务业4.9个百分点。目前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83家;累计有效期内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分别达到2680家、7124家。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隐形冠军”正从天津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舞台。
  ——外企敢投。结缘41年的美国奥的斯电梯全球公司与百利装备集团再度携手,要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领域闯出新天地;空客第二条总装线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全面投入运营,将用于A320和A321机型的生产;今年7月8日,丹麦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与天津经开区管委会签署备忘录,拟投资约8亿元人民币,启动天津生产厂质量检测实验室扩建项目,预计2026年底建设完成;去年底,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医院——天津鹏瑞利医院落户天津……
  ——老字号绽放新光彩。在津药达仁堂制药厂,智能滴丸机精准调控,清肺消炎丸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运行。这家有着500年历史的老字号坐拥3家“先进级智能工厂”。京万红药业更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天津以“一品一策”精准滴灌,用智能科技擦亮“金字招牌”。
  短短一年,金融领域涌现20多个“全国首单”:全国首个绿色租赁、绿色保理标准发布;全国首个绿色租赁数字化平台“绿租云”上线;全国首个化工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出炉,工行天津分行、渤海银行率先为大沽化工、渤化化工发放转型贷款,预计年碳减排6680吨……融资(金融)租赁业资产总额突破2.3万亿元,稳居全国前列。商业保理行业资产总额和融资余额多年蝉联全国首位。
  一组组跃动上扬的数据,一幕幕热气蒸腾的场景,一家家活力奔涌的企业——这是天津以营商“软环境”铸就发展“硬实力”的生动诠释。
  站在新起点,天津正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担当,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奋楫争先,谱写新时代渤海明珠的璀璨华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